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48节 (第3/3页)
位置上好一会儿,似是在沉思。 而后突然开口道:“卿以为如何?” 左侧屏风后,一个深色锦裘的身影走出来,只听一个嘶哑的声音淡淡道,“可。” 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御书房 泰安帝坐在御座上, 低头批阅奏折。 空气中暖炉香烟淼淼,御座旁大总管恭敬站立着,随时准备伺候泰安帝。 御座下方,大皇子跪伏在地, 额头叩在冰凉的地面, 面上满是愧色。 泰安帝朱笔往奏折上批了个阅, 才将朱笔搁一边,情绪不明的看着他的大儿子,“你说你何罪之有?” 大皇子愧疚道:“崔亮道是明家外婿,如今犯下如此滔天大罪, 实在难辞其咎。舅舅得知后心思郁结,儿臣心中亦难安, 特求父皇降罪。” 泰安帝以审视的目光看了大皇子好一会儿,面色平静地,无法让人猜透他在想什么。 最后泰安帝缓和语气,温声道, “皇儿不必过于自责,这与你无关,无须将责任揽在身上。” 听出泰安帝语气中的情绪,大皇子一阵心喜,父皇果然心软了, 于是更是卖力表现,又说了一堆自责的话。 他一时忘形,却忘了凡事过犹不及, 没想到说得越多,反而让泰安帝起了其他想法。 大皇子身为皇家儿郎,他的亲儿子,却如此毫无顾忌的亲近外家。虽说晚辈亲外家实属应当,但他先是大夏的皇子,其次才是明家的外甥。 大皇子的表现,反而本末倒置了。这如何让泰安帝心里舒服?在大皇子心里,外家比皇家还亲吗? 泰安帝的目光冷了下,面上愈发温和。 大皇子完全没注意到泰安帝一闪而过的异样,说到后面,真诚地道,“儿臣愿为父皇分忧,儿臣愿意捐赠白银五千两,为晋江受难百姓尽些微薄之力。” “玳儿有心了。” 大皇子谦虚极了,“这是儿臣应该做的。”随后又关切道,“父皇,听闻您为晋江之事日夜忧心,已经好几日没休息好。其实您不必过于忧虑,在父皇您的领导下整个大夏日益昌盛,且我泱泱大夏人才济济,能为父皇解忧者众。” 大皇子侃侃而谈,“尤其是今年登科进士,更是才能兼备。儿臣以为,父皇可以借此机会给年轻的儿郎们一个表现的机会。” 泰安帝略感兴趣,“哦?怎么说?” “儿臣觉得,可以让今科三名跟随万大人前往晋江,协助处理晋江民变,给他们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,将来,方能发挥出更多的潜力为父皇解忧。” 泰安帝思索了下,目露欣慰,“这个主意妙极!玳儿真是成熟了,能为父皇分忧了。” 大皇子腼腆一笑,似是不好意思,但又为得到父皇夸赞而激动,“为父皇分忧,是儿臣分内之事!” 泰安帝沉吟片刻,“余修撰加入江阁老的编史工程,如今正是关键时刻,无法抽开身,就着新科榜眼和探花郎二人作为通判,一同前往晋江。” “父皇圣明!”大皇子连忙行礼恭维。 只派两人正合大皇子的心意,他是怕父皇察出他的心思,所以说了三个人。 不过就算他们三个人一起去也没什么,他还愁没有机会给余茂林一个深刻的教训。 之前的几次,被他幸运的躲过去了,再者有江阁老盯着,他们的动作不好然而如果在外面,他不信治不了他! 大皇子露出一个冷笑,他的弟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。 大皇子离开皇宫后,一道圣旨随即去向翰林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