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五章 殿下,使不得啊 (第2/4页)
,掌握了大权。以后的科举,哪怕中了进士,也要先到南洋来实习两年,然后才能回大明当官。 虽然这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抵制,但只要做好宣传,不怕他们闹翻天。 众人对这份计划还有些顾虑,因为朱瞻基简直是推翻了原本大明对南洋各国的既定政策。 但是却没有人敢反对,因为现在儒家学子们对这份计划充满了信心。 金纯身为礼部右尚书,也是这次文臣之中地位最高的,他当然也比其他人更早就看出了朱瞻基这份计划的狠辣之处。 如果一切都能按照这份计划发展,不用一百年,只需五十年,整个南洋,不管哪个民族,都会成为大明的忠实子民。 所以,他也是推动这个计划最积极的人,甚至他怕那些文人想不通,每天都冒险乘坐传令船,到各个船上去宣传,去给那些文人们讲解其中的道理。 也是这个时候,他跟同样对这件事非常积极的解缙,越走越近。 从解缙这里,他也知道了朱瞻基大力推广算学,符号的计划。 这一切,加上朱瞻基在东瀛的所作所为,让他原本对朱瞻基的一点意见早就烟消云散,将朱瞻基视为具有大胸怀和远见卓识的明君。 当舰队抵达麻喇迦的时候,这一次,金纯和金阔,礼部和內监联合起来,把朱瞻基抵达麻喇迦的仪仗,摆到了最高标准,存心要在南洋各国的世界面前,建立朱瞻基的个人形象。 朱瞻基站在旗舰的最前方,在旗舰还没有进港的时候,就已经看到了这个时代,设施最完善,防卫最森严的港口。 整个港口,层层防护,沟渠纵横,借助地理优势,组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。 今日的港口彩旗招展,码头上人潮涌动,应该是欢迎的人群。 王景弘站在朱瞻基的身边,介绍说道:“自永乐二年,郑总监选定了麻喇迦作为我大明舰队的南洋落脚点。这十几年来,已经将此地建成了南洋最坚固的水寨。最外围以木栅栏为界,中层建有五米城墙,然后是瓮城,最后才是内城。 内城共有仓房四十八座,共计四百八十间,每一座仓库都有水渠隔断,有木桥相连。从南洋收购的粮食,木料,铜锭等物,都会在此转运。 仓房区设四门更鼓楼,夜则提铃巡警。内又立重栅,如小城断巷,易守难攻。 港口区则以战舰为首层防护,中有浮木火弹,预防水攻,后有三十六门火炮,可覆盖攻击港口区水域。第四舰队麻喇迦水寨共五千五将士,并家属计近两万人。”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:“家属何以为生?” “南洋贸易利润不薄,一应俸禄全额发放。其家眷在旧港有田,可聘当地土人种植,衣食无忧。” 朱瞻基又问:“可有家眷从事贸易?” 王景弘迟疑了一下才说道:“应该是……有的吧。”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靠着大明最重要的物资转运点,要是没有人做生意还不正常了。 何况,分的地在旧港,现在人却都集中在麻喇迦,肯定是有利可图。 只要不是因私废公,损公肥私,朱瞻基对这种行为并不厌恶。 李亮踩着小碎步快速地走了过来。“殿下,快到岸了,请先去更衣。” 朱瞻基嗯了一声,又看了一眼这个水寨说道:“这是我大明耗费巨资修葺的官厂,如今却成为麻喇迦抵抗暹罗的依靠。我大明啊,就是宁愿亏了自己,也不愿亏了他人。” 一众将领和随从,相互之间看了看,都不确定朱瞻基心里的真实想法。 麻喇迦水寨与旧港水寨,这是大明最南方的根据地。自建立旧港宣慰司之后,就有两支舰队来到远离大明万里的异国他乡。 因为远离大明,在大明海军全部都改制以后,只有这里,依旧保持着原有的编制。 这个时代,几乎没有换防的思维。每一个军队的布防,确定以后,几乎就是生生世世留在这里。 所以这些军人的家属都会一并被安排过来,在此落地生根。 沿着旗舰甲板上的城墙上沿,朱瞻基从船头来到了船尾。青梅,绿竹,并一帮女官就开始各司其职,忙碌了起来。 有人专门负责给朱瞻基洗脸,有人负责梳头,有人拿来龙袍,有人给他穿鞋袜。 只是一会儿工夫,就把朱瞻基打扮一新。 马欣来到了朱瞻基的面前,福了一福,轻声问道:“殿下,我们是不是要在麻喇迦停留多日?”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:“麻喇迦和旧港,你们喜欢